close

(二) 內膜切片

胚胎著床是一種局部炎性反應,在著床的位置,也就是胎盤所在處的子宮內膜,會吸引大量免疫細胞存在,例如自然殺手細胞、巨細胞、神經突細胞。子宮內膜 (此時稱為兌膜) 和這些免疫細胞,共同分泌生長因子、細胞素、化學素等種種發炎反應的物質,這些物質的作用為幫助兌膜的生成發展、胎盤發育、囊胚著床。

以人工機械式的方法給予子宮內膜局部傷害,同樣可以引發局部炎性反應,誘發產生發炎反應的前驅物質,進一步吸引巨細胞、神經突細胞至胚胎著床處,這些免疫細胞會再更進一步提升發炎反應,及產生幫助著床的生長因子、細胞素、化學素等等。

和此理論相吻合,有一些臨床研究發現,在人工生殖前一個週期,以人工機械式的方法施予子宮內膜切片 (造成人為內膜局部傷害),可以提升人工生殖的成功率。因此,對於人工生殖重複失敗的病人可以考慮此方法。

然而因為研究病例數尚屬不足,此方法是對哪些病人有效?採用的時機點為何?技術上如何做?應該做幾次?都還沒有定論。要注意的是,子宮內膜切片是會疼痛的,子宮頸狹窄或神經反應特別強的病人,甚至可能造成休克。因此我個人在做這項治療時,都會先注射點滴及止痛藥,病人也需要了解此方法尚未被確認有效,而且帶點風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旭陽教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