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液分析已經不足夠了,精虫DNA傷害的議題正夯!
傳統上精液分析是判斷精虫品質的標準,雖然精液分析仍然受到重視,但是近年來醫學研究逐漸發現,精虫DNA傷害是許多不孕症以及人工授精、試管嬰兒失敗的主因。精虫DNA傷害來自自由基的產生:年紀、抽煙、隱睪症、精索靜脈曲張、發燒、感染、高溫、 空氣污染、化學污染、醉酒、癌症、化療、電療,甚至人工生殖時精虫的處理方式,都會產生自由基,過量的自由基則會傷害精虫DNA,降低人工授精、試管嬰兒的成功率。
許多男性縱情於抽煙、醉酒、檳榔,有些人則遨游於泡湯之樂,有些人則是工作環境或嗜穿緊身褲導致睪丸高溫,這些都是個人應該努力改變,減少精虫自由基傷害的行為。精索靜脈曲張經過手術矯正後,精虫DNA傷害會降低。
精虫DNA傷害可以用TUNEL檢驗法檢測,當DFI>15%時,表示存在過高精虫DNA的傷害,此時可以嘗試抗氧化劑,例如高劑量維它命E以及維它命C。越新鮮的精虫,精虫DNA傷害越少,所以人工授精、試管嬰兒治療時盡量使用禁慾越短,例如1-2天,的精虫。研究顯示,單一精虫顯微授精(ICSI)懷孕率不會受到精虫DNA傷害的影響,所以當DFI>15%時,可以考慮採單一精虫顯微授精方式。
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,過去一向被忽略的精虫DNA傷害,應該受到更多重視。
全站熱搜